新华社:推動優秀民營文化企業赴港上市

2011-4-14 11:37:00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文化專業委員會昨日在廣州成立,副省長招玉芳出席成立大會。據介紹,這是繼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金融專業委員會和咨詢委員會後成立的第三個專業委員會。文化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意味著廣東建設文化強省又多了一支生力軍,深化粵港澳文化領域合作、建設幸福廣東又多了一個民間智庫。

    據悉,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文化專業委員會將積極圍繞推進粵港澳三地文化界更緊密合作開展工作。一是為粵港澳三地政府提供粵港澳文化產業合作的決策咨詢;二是開展粵港澳嶺南文化的發掘、研究的交流與合作,豐富嶺南文化內涵;三是協助推進文化產業與金融的對接工作,引進並提升港澳金融機構及金融配套服務對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參與與扶持;四是協助完善民營文化企業專業服務平臺,拓寬民營文化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推動優秀民營文化企業赴香港上市融資。大會選舉中國音像協會副會長、中凱文化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郭子龍為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專訪

    粵港澳通力合作弘揚嶺南文化

    把廣東建成亞太文化創意中心

    粵港澳文化同宗同源,香港的電影產業、廣東的文化創意產業、澳門的旅遊業各有所長,現在又恰逢廣東建設文化強省的重大機遇,三地如何聯合參與國際競爭?昨日,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港澳辦主任、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名譽會長譚君鐵就此接受了本報專訪。

    譚君鐵介紹,2010年廣東文化產業增加值為2524億元,佔全國文化產業比重超過1/4,已連續8年位居各省市首位。廣東的平面媒體、廣播電視、數字出版、印刷出版等產業規模均位居全國首位。香港在影視娛樂、文化公共平臺、文化產業推廣平臺建設方面成績斐然。三地如果合作培養創作、策劃、設計人才,大力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設立合作園區、合作項目等,集聚資金、技術、人才優勢,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產品走向國際市場。這為把廣東建成亞太地區文化創意中心、建立珠三角世界級的新城市群都是一種助力。

    譚君鐵表示,粵港澳文化合作空間巨大,文化專業委員會成立後,首先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工作。一是推動粵港澳傳媒出版、影視節目、工藝美術和金融機構的業務合作;加強在粵的港澳企業作品申報體係建設。二是研究、解讀粵港澳三地現有文化政策,並結合文化產業現狀尋求政策支持;對嶺南文化的發掘、研究、弘揚等有關重大問題進行調研、論證;圍繞省委、省政府建設文化強省開展專題調研,提出對策和建議。

    熱議

    利用資本市場助推文化產業發展

    “嶺南文化做不強,粵商也做不強

    在昨日的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文化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還舉辦了粵港澳文化合作高峰論壇。李明華、曹軻、郭少棠、吳志良、肖立見、朱文暉等三地文化與資本行業知名人士作為本次論壇嘉賓,就三地文化與資本的對接、如何借用三地的文化、經濟能量,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發展的升級轉型、加快將珠三角打造為亞太地區最具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等熱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如果嶺南文化做不強,粵商也做不強。廣東省社科聯副主席、省文化學會會長李明華指出,粵港澳都屬于嶺南文化圈,有很強的優勢,包括開放性、融合性、市場意識以及重商、務實等傳統。在改革開放初期,嶺南文化確實起到了開風氣之先的作用,敢為人先,飲頭啖湯。但最近幾年來,粵商在走向世界的腳步卻放慢了。根源上正是在于嶺南文化本身固有的局限性——— 太注重當下的眼前的現實利益如果我們再不重視文化軟實力,那麼我們將來整個產業的發展將沒有後勁,形成一種過小日子的、過實惠生活的心理狀態,不利于我們企業做大做強。

    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也表示,粵港澳三地必須共同反思,我們自己的文化軟實力在哪裏?僅僅是制造沒有創造嗎?粵港澳經濟要轉型升級,需要發展文化軟實力,希望制造而不是復制人家的產品。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管委會委員、編委會委員《南方都市報》總編輯曹軻認為,粵港澳文化要形成新的包容文化,面對新的情況,無論是政府、市場還是民間,包括媒體都要發揮積極作用。

    文化產業發展與資本的關係,是論壇上的另一個熱門話題。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肖立見認為,目前上市公司有2100多家,但真正的文化類上市公司不到20家,說明了過去都是將文化作為事業單位來做,而不是作為企業來做,沒有形成產業化的規模效益。他建議要進一步改革我國的發行上市制度,優化發行上市標準,對于具有比較優勢的文化產業企業,靈活核準它們發行上市。

COPYRIGHT © 粤ICP备19152153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10555号 (C)2013.ZOKEGD.COM.ALL RIGHTS RESERVED.